<em id="htraz"></em>

    <button id="htraz"></button>
  1. <rp id="htraz"></rp>
  2. <tbody id="htraz"><noscript id="htraz"></noscript></tbody>

    <th id="htraz"></th>

    中醫體質辨識儀具有重要意義

    2021-06-04 作者:道生 來源:道生醫療

    中醫學體質學認為,體質是一種在先天稟賦和性欲基礎上形成的形態結構、生理機能和精神狀態等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內在特質。人體分類是中醫體質學研究的基礎和核心。


    中醫體質辨識儀


    因為每一個個體都是由精、氣、血、津液等基本物質組成,它們之間又互相影響,所以在現實生活和醫學實踐中,雖然能發現較典型的某種體質,但大多數人的體質特點并不典型,而兼夾體質廣泛存在于廣大人群中,而且兼夾體質的種類和程度也各不相同。


    在此基礎上,探討以中醫體質辨識儀為基礎的綜合體質評價方法,豐富和發展中醫體質分類理論,為臨床提供一種適合于臨床的綜合體質評價方法,具有重要意義。


    中醫學體質分類法就是根據個體在形態學、生理機能、心理狀態等方面的不同特點,采用一定的標準,經過整理、分析、歸納,劃分為若干類型。


    根據研究,把中醫體質以陰陽為物質基礎,把人體的生命活動,即陰陽的盛衰虛實變化為主要內容,以臨床應用為目的,用中醫體質辨識儀,把中醫體質劃分為平和質(A型)、氣虛質(B型)、陽虛質(C型)、陰虛質(D型)、痰濕質(E型)、濕熱質(F型)、血瘀質(G型)、氣郁質(H型)、特稟質(I型)9種表現特征組,并提煉出個體差異現象,作為尋找個體差異點的依據。


    例如,痰濕體質是指因水內停而痰濕凝結、以粘滯重濁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。形態學表現為體形肥大,腹部肥大松軟;生理表現為皮膚出油多,多汗,汗液粘稠,眼泡輕微浮腫,容易困乏等。


    心理表現為平和穩重多見;反應狀態下梅雨季節,潮濕環境適應能力較差。九種基本體質類型的概念體系及其軀體形質特征、生理信息特征、心理特征和反應狀態特征四個方面的表現,為研究中醫體質分類判定工具奠定了理論基礎。


    在構建中醫體質辨識儀體質分類概念體系的基礎上,對體質類型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判斷,需要一種測量工具。該方法可用于一般人群的中醫體質狀況的測量,也可用于從事中醫體質研究的臨床醫師、科研人員及有關管理人員的應用,可為不同人群體質類型的分布規律、體質與健康關系、體質與疾病關系、辨證治療、預防“治未病”、養生保健、健康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據,為中醫體質理論研究提供相關證據,為實施個性化診療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。從2006年開始,它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、科研、教學和管理。


    客服在線咨詢

    400-088-1900

    周一至周日 9:00-18:00 聯系客服

    熱門文章

    1. 中醫診斷中草藥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地方分別體現在哪?

      中醫診斷中草藥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地方分別體現在哪?

      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,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、研究和總結,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應用。以下一起來看看中草藥對健康有益的地方分別體現在哪?

       


    2. 中醫診斷“治未病”工作進展顯著,離不開的五個保障都有哪些?

      中醫診斷“治未病”工作進展顯著,離不開的五個保障都有哪些?

      2007624日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啟動中醫藥管理“治未病”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,試點工作,中醫藥“治未病”這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,積累了寶貴的經驗。中醫“治未病”工作進展顯著,離不開這五個保障。

    3. 注重把經典中醫教學貫穿于中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

      注重把經典中醫教學貫穿于中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

     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:“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?!敝嗅t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,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。近年來,中國評選和表彰了120名中醫大師和200多名全國著名中醫。他們都是“承者”又是“傳者”為傳承中醫藥事業精華,做出重要貢獻。

    4. 中醫綜合診斷系統整合多種類型的治療來恢復身體的平衡

      中醫綜合診斷系統整合多種類型的治療來恢復身體的平衡

      很多人發現了大部分的西醫藥不能根治他們的疾病,因為大多數西方治療只針對癥狀部位,不會考慮更多的病發因素。如個人思想、身體、精神和或其它的。而中醫以數千年傳統實踐的古老智慧為后盾,通常能夠解決西醫無法根治或慢性健康問題。 以下是中醫藥為什么如此有效的一些關鍵原因。

    5. 中醫創新中醫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介入,將有利于提高中醫能力和水平

      中醫創新中醫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介入,將有利于提高中醫能力和水平

      中醫工作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,傳承精華,守正創新,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。中醫的守正需要審慎繼承、研究、發揚優秀的傳統資源,延續本質,吸古融今;中醫的創新較為復雜。



    6. 人工智能中醫必將促進中醫診斷設備的檢測等發明創造

      人工智能中醫必將促進中醫診斷設備的檢測等發明創造

      《中醫藥文化藍皮書(2020)》總報告在全面記錄中醫藥抗疫情況,系統的梳理中醫藥參與抗疫全過程,取得優異的臨床療效和不斷增強的社會影響力的基礎上,提出了中醫藥發展的五大戰略思路,即“4個重”。